新闻公告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一)| 谨防这些电信诈骗套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3 阅读次数:

​  随着网络的发展,诈骗方式又多了一种手段,那就是电信网络诈骗。为了广大师生的财产安全,今天小S为大家科普一些预防电信诈骗的知识。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叫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风险抵押金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部分犯罪团伙雇用人员到我市城乡推销奖票或附有刮奖的产品宣传单,受害人刮开后大多都会中10万或20万以上的巨额大奖,犯罪分子又谎称以支票形式全额兑现大奖,叫受害人将中奖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风险抵押金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以此骗取受害人的钱款。

  培训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账户上,以骗取钱款。

  家人遭遇意外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分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亲友急事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顺势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亲友,谎称其到受害人所在地的附近遇到嫖娼被罚、交通事故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等形式,并叫受害人将其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虚假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时尚商品或手枪、迷药、信号接收器、遥控监听器、特殊功能眼镜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让上当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2、不动摇: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

  3、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