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张巽2024述职述责述廉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4 阅读次数: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副院长 张巽

2024年,我在校院两级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副院长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争取成效,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年”工作主题,以应用型转型发展为方向,在学习宣传、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履职工作情况

1、一年来,在学习宣传方面,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思想大讨论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制定了学院党委理论学习学习计划,安排学院各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等各级各类学习,认真学习、安排、落实校党委相关文件精神,本年度组织学院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6次。

牢固树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极端重要性,按照学院党委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会议精神,完成学院全年四个季度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研判报告的总结编撰。

严格执行学院对外交流信息的审核,严格把关学院师生思想宣传工作,通过企业微信建立学院网站、智慧生科发布文章的三审三校,保证学院各宣传阵地的安全,能将师生思想统一到党中央集中领导上来,学院全年未出现任何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事件。

一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经过精心组织、积极申报,成功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个人申报,学院审核,23名教师获得本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本年度申报5个校级创新团队,获批退化土壤改良和生物调控大同市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3个院级研究所建设不断加强,学院的学科队伍、实验平台建设均有了明显提高,学科建设长足发展。

一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教师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共发表科研论文39篇,其中SCI论文19篇(一区2篇,二区8篇,三区5篇,四区4篇),核心论文8篇,其他期刊论文12篇;学院教师本年度主持立项科研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地市级科研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7项;学院教师撰写出版学术专著4部;授权专利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学院教师主讲学术讲座6场,邀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2场。

在全院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产业的能力,本年度学院与云冈酒业、山西鼎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学院人才资源优势,凝聚校地、校企合作合力,进一步服务产业行业。学院共有7名教师聘为山西省三区科技服务团专家对口服务阳高县、天镇县和云州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学院有4位教师与企业签订横向技术开发协议,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科技支持。学院不断加强团队服务地方举措,今年获批2家省级博士创新站。在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上迈出新的一步。

5、对标2024年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在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教师省级项目申报数没有达到目标要求,获批项目数和下达经费数也没有达到目标计划,其中国家级项目没有完成立项任务,省级项目申报完成率为53%,省级项目立项数完成率为45%,省级项目到账经费完成率为43%,横向项目到账经费完成率为65%,均与年初目标差距较大。

、党风廉政责任履职情况

一年来,在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中,能以身作则,谦虚谨慎,坚守工作纪律,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约束自己,以集体利益为先,以群众利益为先,不计个人得失,无任何违纪违规现象发生。能正确看待个人名利,在荣誉和利益面前不争不抢,不攀比不计较,把思想和精力放在谋事业比干劲,想工作比奉献上来,努力工作,克己奉公,不断增强自己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服务责任意识。

、存在的问题不足

是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在学习中存在求量不求质的现象,学习的理论深度不够,学习的质量没能得到保障,用学习理论来指导实践方面还不够灵活。

二是沟通能力需要加强,在工作中与上级领导,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不够,主动争取领导和同事对工作的支持方面做的还不够,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认识自己工作的能力不足,在与教师日常交流较少,容易在工作方式和质量上不能令群众满意。

是开拓进取精神不足,在争取与校外企业行业交流,为学院科研开拓合作伙伴,促进教师科研与地方产业结合,为地方解决生产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四、2025年工作打算

紧扣“十四五”收官要求,对照规划任务,紧盯未完成项目,排除困难,分析差距,确保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以项目申报、学术交流为抓手,凝聚学院科研力量,形成攻关合力,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提升学院科研能力。

抓好学科建设工作,以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建设、研究生培养、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推动学院学科建设上水平提层次。

做好服务地方工作,以学院技术力量、人才优势为核心,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以三区人才、博士创新站等形式,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2025年,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为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做出更大努力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