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基层”要求,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共有24名同学参与了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旨在推动学生传承奋斗精神、强化担当,通过“理论+实践”平台提升职场适应等核心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家乡产业、民生与文化,增强社会认同感,树立服务家乡的价值导向,同学们也满怀热情奔赴家乡,为家乡发展助力。
这24名同学覆盖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4个专业,实践单位涵盖文水县交通运输局,翼城县教育体育局,晋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武乡县防震减灾中心,芮城县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等,地域覆盖山西省运城市,山西省晋城市,广西省河池市等14个地区。同学们根据实践单位岗位需求,承担多样化工作任务。在交通运输局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包括文件整理、数据统计与报表制作;在党史馆教育基地参与展品讲解、游客引导与活动策划;在防震减灾中心负责政策宣传、居民需求登记与便民服务对接。部分同学深度参与单位专项工作,例如在陵川县崇文镇仕图苑社区中,参与卫生死角清理、垃圾分类宣传与环境美化布置;还有在部分单位协助设计调研问卷、走访调研对象并整理分析调研数据,为项目推进提供支持。
各实践单位通过《实践鉴定表》《实践证书》等形式,一致肯定学生表现:“参与学生态度严谨、学习能力强,能快速融入团队并独立完成任务,不仅缓解了单位人手压力,更带来了年轻化的思路与方法,是兼具责任感与创造力的青年力量。”
此次返家乡活动从“理论”到“实战”的跨越: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如掌握“软件操作”“基层调研方法”等实用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得到锻炼,能熟练与不同群体(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社区居民)高效沟通;时间管理与任务规划能力增强,可合理分配多项工作。其次通过接触不同行业,学生清晰认知自身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身知识短板,为后续学习与职业规划提供精准方向。最后,亲身参与社会服务后,学生深刻体会到“小我融入大我”的意义,增强了服务社会的使命感;部分学生返回家乡实践,更深入了解家乡发展,激发“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情感,坚定了“以青春之力助社会发展”的信念。
后续,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会持续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自我、成长提升的机会。同时,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意志品质,鼓励他们将青春活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属于农生学子的力量。